成都散发着浓浓的吸引力,它是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休闲之都。成都,你想要的样子我都有!
对于成都,长久以来都有着难以割舍的好感。不单是这里温润的气候,舒缓的生活,更有浓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情结。作为一个历史迷,一个三国迷,古蜀之地对我充满了诱惑充满了迷恋。坊间的一壶酒,一盏茶,一片残瓦,一垣古墙都有着浓浓的吸引力。
对于成都,长久以来都有着难以割舍的好感。不单是这里温润的气候,舒缓的生活,更有浓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情结。作为一个历史迷,一个三国迷,古蜀之地对我充满了诱惑充满了迷恋。坊间的一壶酒,一盏茶,一片残瓦,一垣古墙都有着浓浓的吸引力。
这里有不舍的图腾文化,这里有不朽的文化信仰,更有千百年为世人称颂的兄弟义气君臣典范。
纵使时光荏苒千年,兴亡起衰,朝代更迭,无论是君主还是制度,都包容赞扬着两千多年前,在这里上演的不朽佳话,这次我们就走进锦官城,走进保存千年的武侯祠,触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经典传奇。
每次走在成都的街头巷尾,都会被复古的建筑和葱绿嫣红的植物吸引目光。这里有很多古拙的气息,也更有浓郁的蜀汉遗风。虽已现代,但街头巷尾的丝絮仍掩藏不住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
大名鼎鼎的武侯祠其实正确的名字应该叫做汉昭烈庙,也就是汉昭烈帝的庙宇。汉昭烈帝即为刘备的谥号。武侯祠是世人崇敬诸葛武侯的产物,武侯祠的所在其实是刘备的陵寝,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更是历史上功高盖主的最好典范。
步入景区大门,院内两侧各有一座红色的碑亭,一方唐碑一方明碑。东侧碑亭内的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大最为珍贵,是唐宪宗元和四年所立,即是著名的“三绝碑”。此碑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 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更是国家一级文物。
“三绝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也就是柳公权的哥哥书写的,名匠鲁建刻字,所经之手可谓均出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走进武侯祠,便走进了一个英雄的世界。古柏深深,院落叠次,随处都是古迹石刻,随处都是易趣传说。左右两侧的院墙上,有篇字体铿锵飘逸的前后《出师表》。果决的笔触,利刃的锋芒中有露着恣意洒脱,如此字迹定非凡人能书。循着字迹找到源头,岳飞二字赫然于上,不禁让人叹服令人钦佩!岳武穆,果然文武全才,儒将表率!
廊内供奉有众多的蜀国文武官员的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西边是武将廊。
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大将。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喜欢三国懂三国的一定要好好的找找自己喜欢的文臣武将,从他们的穿着和排序上能悟出很多有趣的问题。
在二门之后才是刘备殿,也就是昭烈庙的真正所在。走了这么久,到了这里才隐隐感受到刘备的气息。可见诸葛武侯,不单是忠臣楷模,更是功高盖主的典范。这座昭烈庙是栋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的刘备座像为贴金塑像,有三米之高,造型与传说中的长相相近,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只是胳膊没有垂可过膝的感觉。
在刘备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感觉千百年来,刘禅的形象一直被误解丑化,冷静客观的来说,刘禅绝对称得上明君,也是大智若愚的典范。试想,刘禅身边有诸葛武侯这种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的神人,他老爸都无能匹敌,他又何德何能?装彪卖傻,保全自己和皇位,还要利用诸葛势力为其服务,已然是最好的结果。在江山不保之时,刘禅还能果决的舍身投降保全子民,亦可堪典范。最后,被软禁之时,更能用“乐不思蜀”安然存命,简直是绝顶聪明!所以刘禅并非昏君而是一代明君!而刘禅之子刘谌,不过一介武夫义士,于国于民无意,只会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
在两侧偏殿内,东侧供奉着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侧供奉着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说实话,这个张三爷形象有点太黑了,真黑炭了都!关二爷的刀造的真不错,很有书中描绘的气势。这关公刀头一片绿,让人印象深刻!
在刘备殿的后面就是武侯祠的真正所在了。从刘备殿后面出来,需要下数节台阶,这里暗指武侯祠地位与等级低于汉昭烈庙,虽然诸葛亮功高盖主,但象征君臣关系的等级制度还是要有所体现的。
武侯祠中给人的感觉更大气,也更精致。这点明显感觉世人有厚此薄彼的做法,刘备庙虽然在武侯祠前,地位又高于武侯祠,但仍不免感觉略有寒酸似是武侯祠的陪衬。
在武侯祠中,文化印记实在是太重太重。即使深谙三国史也不一定能读懂这里的所有书法、碑文、对联、题跋。即使尽挑知名文字欣赏,也常敢文化足!“万古云霄一羽毛”,蓝色的字迹在这匾额云集的武侯祠中实在是不甚显眼,但这“悲鸿”二字不得不让人仰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武侯祠中赞誉极高,名扬遐迩的“攻心联”。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清光绪二十八年赵藩撰书的,字体有钱南园笔意。与园中所有对联尽赞诸葛亮不同,这幅对联更有传递治蜀思想味道。
上联的“攻心”出自马谡所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下联的“审势”出自诸葛亮回答李严所说:“刘璋国弱,自刘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百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十人士,专相自恣,君臣之道,渐以浚替”。
此联中涵了很多治国理念和思想,因此被后世认同敬仰。来武侯祠此联是必不能错过的重中之重。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
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出了武侯祠,前面的压抑氛围瞬间变得豁然开朗,原来是到了三义庙。不用说,一看名字就知道这里是供奉刘关张三兄弟的庙宇。
这座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本不在这里,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最初三义庙是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重建,道光二十二年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已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这里供奉的刘关张三兄弟塑像更为温和也更为接近大众所喜爱的形象。
在三义庙后面就是著名的锦里文化街区,而旁边是很清幽的花园小径。一众小的景点也分布在这里。时间充裕的话,建议在这里好好走走看看,因为这些小径园林充斥着浓浓的蜀汉味道。
开篇既说过,武侯祠其实是刘备的陵寝和庙宇。从武侯祠的大门走到后门,为何只见到了庙宇却未见到刘备的陵墓?别急,其实惠陵与刘备殿、武侯祠是并列排列的,就在庙祠的旁边。
这座长满杂草树木恣生的圆形土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皇叔的陵寝了。如此圆丘墓地,是否似曾相识?没错,雨神洛阳游记中的关羽墓、阆中游记中的张飞墓都是同样的形制。不觉间已然走遍桃园三兄弟的墓冢,甚是感慨!其实关羽和张飞因死于非命,身首异处,所以他们每人有两座墓冢,哥仨共有五处墓葬。作为三国迷蜀汉迷,有机会定要把另外两处补齐!
拜谒完刘备,我们再来到一墙之隔的后院,来到这片喧闹熙攘的锦里古街。
相传锦里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现如今的锦里也是成都武侯祠景区的一部分。
现在的锦里街道全长550米,主要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是条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时尚街区。
走在锦里的街头巷尾,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蜀香蜀味。极具西川风情的店铺屋舍,各种小吃美食耍物。这些古老的元素和符号迸发出迷人的色彩,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眼球。
有川蜀味道的地方,有蜀汉遗韵的城邦绝对少不了张飞的形象和牛肉的味道。大爱张飞牛肉,只觉得这黑脸的蜀黍不像三爷而似李鬼,拜托化妆能走点儿心不!白天还好,这要夜里来访,总觉得后厨里还藏着黑白无常!
锦里这个名字听起来既有诗意又富浪漫情怀,更有繁华似锦的街市意蕴。其实锦里完整的称呼应该叫做锦官城。晋朝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在锦里街头,无处不招摇着美食的身影,无处不萦纡着美食的诱惑。没有饕餮盛宴,这里只有风味独特价格不高的各色小吃。逛趟街,吃些滋味,留下些许回味便是锦里最亲切的回忆。
很多大些的店铺里有变脸等川蜀传统的杂耍表演,有时间可以小坐一会,酌茶半盏,偷得浮生半日闲。
嫣红的灯笼,绚烂的陶塑瓦脊,再加上飞扬的蜀汉旌旗,明清时期的老屋街巷散发着浓浓的川蜀韵味。
在锦里边,还有大片的池塘古朴的亭廊。喜欢成都的慢,喜欢成都的优,喜欢锦里的喧杂与市井,更喜欢这股割舍不掉的浓浓川蜀味儿。
战旗上,古井下,每一抹风情都有不尽的故事无尽的传说。或许成都过于厚重,但锦里的街市染着时光的沉淀更有青葱与飞扬。
这一树的锦囊,是纪念,是寄托,更是明媚耀眼的阳光。希望照亮世界,世间因希望而盛开。锦绣之外,慧睿其中。结一只香囊,为这段里程画一个休止。不是结束,而是令一段的开始。再见,锦绣官城;复去见下一片繁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