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就一直有吃元宵/汤圆,看灯会的传统习俗,但在不少地方还有着当地的特色风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了湖北各地元宵节风俗,一起来了解下吧!
“僵狮子”是黄陂话,正确的叫法是将军和狮子,也有叫将军狮子,后因流传而简称。是流行于武汉市黄陂区和孝感两地一带元宵节的一种民俗活动,是一种舞狮的游狮活动,尤其以黄陂的僵狮子最为有名。
据传黄陂僵狮子起源于唐朝玄武门事变之后,有驱邪祈福之意。完整的僵狮子流程包括祭香案祈福、趴香案请神,上庙,吃香案,秀蜡,最后就是下马送灯。每年的正月十三,黄陂区一带的农村就开始“启灯”,于是僵狮子就活跃起来节。
宜昌素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之说,说的是腊月三十家里的火要旺,年才不敢进来;正月十五的灯要多,这一年才会亮堂顺畅。
在吃的方面,宜昌人除了吃汤圆之外,家家户户都要炸春卷。春卷用鸡蛋、面粉制成薄皮,卷入稍加煸炒的韭菜、腊肉、豆腐干、香菌(或冬菇)等,油炸至金黄色即可食,有些地方还会有人蒸毛谷团,寓意新年红红火火,一切顺利。
在元宵节,黄石的孩子能光明正大的“偷”。这一习俗民间成为“偷青”,在黄石阳新一代流行。这项活动小孩子能参与,寓意孩子来年能健康成长,聪明伶俐。
在元宵节那天,黄石阳新的小孩子早早吃完晚饭,家人准备好袋子,等待月亮升起,然后去“偷”别人家的菜,当地还有俗话说“偷来葱,吃了就聪明;偷来蒜,就是算术快”。
十堰人地区的人们特重视元宵节,灯会是每年必须举行的盛会,这其中以十堰房县的“火龙”灯会最出名。相传,房县“火龙”灯有整套规矩,是从庐陵王宫中传下来的。
元宵节期间,房县东西南北四条街和东西北三个“关”和南门每个地方各出一条龙,分为固定八色,先在正月十二巡游,然后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每晚由赤膊男子舞灯,各地百姓用“花子”(一种喷出礼花火焰的手持焰火)烧龙,晚上远看,犹如龙在火海游。
关羽与荆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曾在这里总督荆襄九郡诸事十多年,因此荆州人敬仰、崇拜关公,已成延续千年的习俗。元宵节当天,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
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闹腾得红红火火。而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另外,元宵节也是荆州人的“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
在孝感,在元宵节的花灯、烟火之外,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即是《天仙配》里私自下凡的七仙女,元宵请“七姐”预兆一年吉祥如意。
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反复吟唱一首古老的歌谣。当歌谣唱尽,少女们便可询问各类问题,如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在恩施土家地区,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吃完代表“团圆”的汤圆后,土家人的年就到了最后一个大型活动了——“耍毛狗”。
这是一种带有娱乐和宗教色彩的篝火晚会。这个活动实际上在白天由孩子们堆成圆锥形“毛狗棚”。到天黑时,大人小孩们都会带着大量的鞭炮、烟花聚到这个“毛狗棚”边上,大家就不断地燃放烟花,往篝火里面扔鞭炮。期待能将为害乡里的豺狼等动物赶到很远的地方去。
正月十五,祛除瘟神。在神农架土家地区,人们认为正月十五赶走“毛狗”,即狐狸,寓意着祛除邪气,避除瘟疫,来年年景好,风调雨顺,所以家家户户都会赶“毛狗”。
元宵当天,神农架传统习惯要烧掉龙灯彩船,蚌壳等娱乐用具,谓之“倒灯”,意在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当天快擦黑的时候,山村农民家家户户在住宅四周燃烧干柴烈火,迎着冲天火光放鞭炮,火红的光映照着山峦,热热闹闹送走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