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小编觉得这个地方是很值得一去的,以为你邵武有个樱花古镇,很多人都对古镇有着喜爱,对樱花有喜爱的就更多了两者加一起可想而知有多美,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看樱花古镇的美丽吧。
赏樱花游古镇本不在计划之内,也就是临时起意去走一遭,这一走,竟是流连忘返。
在“阳光户外”的组织下,同行的两组团队再带上我们一家三口,在大巴的飞驰中直奔目的地。
第一站 大埠岗镇樱花源。
说来惭愧,虽居住地与邵武相隔不远,但却是首次去。
走进桃花源,跳跃的色彩在眼底绽放。红得低调,绿得生机,蓝得清辙,黄得旺盛,灰白相融,天然不加修饰的笔墨把天与地素写成一幅和谐的油画图,它看着它,它望着它。
似近似远,苍茫穹庐,已分不清到底是云的作用还是雾的拱托,两两交织成一体,飘飘缈缈的气息在山的那头若隐若现,似乎化身为天使轻盈地展翅,又似乎只是慵懒地躺在爱慕的蓝中被它温柔地包裹。
云里雾里
风轻轻地拂过,落在耳边稍适停留,又不着痕迹地隐匿。空旷的桃源,除了相近的交谈声,剩下的当是不知名的鸟儿在某个角落发出雀悦的欢唱,之后又归于平静。
踏在宽敞的沥青路,连脚步也是悠闲地飞起,相由心生,心由情出。景能怡人,也能消去疲劳。被大巴颠簸得泛困无力的大宝此时已是精气神十足,踩着大步想追上老牛。
樱花是精神之花,象征爱情与希望。
不论是青春亮丽的少女亦或年华渐逝的迟暮老人,品着它的独特,自有一番别样情怀在某处游离。樱花散落在某地,便给它带来了柔美。
飘铃而至的洒落
同行来的有一个可人的小女孩,蹲着仔细观察被散落的樱花。美好的容颜在捕捉美的瞬间;承载故事的流年已在昨日,感怀霓裳的远去,那时的娇容已是布满岁月的印记,但这又何妨?
与樱花的亲密接触,本就是一场与风花雪月的邂逅,它无关乎年华。
朝阳无限好
迟暮之年的别样美
一直延伸的路,两侧的樱花树洁傲地伫立,仿佛在用它的恣态迎接游人的到来。它的杆细而长且光滑,树枝与树枝间弯成一个很好看的弧度,相互倚靠在同伴的一侧,快乐地交谈。绯红的花色低眉而下,或一簇簇抱成团,或一枝、两枝 ,独立地在枝头雅致地展示。
洁傲的绯红
漫漫樱花
风中一抹红飘落至脚边,屈身捡起。
花瓣的触感滑溜溜,似是一触即化,轻轻的,软软的,薄薄的,仿佛蝉翼般透明易碎。
真担心先生粗糙的手把它给折了腰。花顶的尖端带着唯美的风情,丝丝茎带婉如手心上的脉络清晰明了,分散成均等的间距,带着有条不紊的感觉。安然地置于整花的蕾蕊中,饱满里那一颗颗暖黄色的小蕊像极了襁褓中的婴孩四处张望找寻母亲的劲头。
从沥青路穿过,大约徒步十分钟,来到人工池塘,青青的水面在拂风的爱抚下荡起波纹,深邃的天际,绵廷不绝的群山,诺大的池塘,人在其间,当是渺小得似水滴,人的喜怒哀乐在浩翰里轻如鸿毛。
凸凸不一的石头上,我们一行人张开双臂,老的,小的,对穹空发出那声来自灵魂的呐喊。“嗨……”。倒影在碧波中映衬出的斑斓,天人合一,情绪外放,即便有再多的风尘俗事,也随着这一声高颌尘埃落定。
天人合一
游园观光的火车此时冒着缈缈轻烟轰鸣地响起。它有节奏地发出咔咔声,载着游人快乐地驶来,葱葱绿茵它的到来给桃源平添了一道可爱的元素。
可爱的小火车
长长的火车从铁轨慢慢地开出,退去视线之外,我们也可以做成火车,虽肉身车厢不多,一个一个地接着上身。来吧,我做车头,你做车身,谁在车尾?笑着把肩搭上,来一场友谊动态图,你准备好了吗?
绕着樱花丛,一棵棵樱花树相对而立,枝杆从一侧伸进另一侧,不晓是它绕着它,还是它缠着它。先生的目光在红海中追随,谁说红花比娇颜,一抹绿在漫漫花海中也是一道风景。
在园内闲逛,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因大宝直嚷肚子饿,我们原路返回去寻吃的。一碗辣够劲的酸辣粉直接把我的泪逼出。
按照领队交代的集合时间和地点,我们在草坪内等候团队。
下午“阳光户外”带着我们继续赴第二站——邵武和平古镇。
菱形石块拼接成的地面,我们围成半弧形在古镇前留下足迹。
和平古镇
从外走进,跨入的是另一番天地。街道中心全以石板铺设,青砖琉瓦,雕花建筑。
沿街的建筑有一大约3米的门封,伸展双臂也显得好小。两个硕大的铜环引人注意,手指放进环内,拉一拉,发出咯嘎的响声。
大门两侧的底部和上端分别用鹅卵石和砖块堆砌,红棕色在浅色系中尤显得突出。
顺着长长的石板路一路延伸,就看到大石雕像刻着“和平镇”字样。
继续直行,走了大约60米左右,形状特别的檐角把我们带进三檐歇木质式樵楼,它的墙休全部用鹅卵石筑成。厚实的城门拱楼,从这里走进,就到了古镇的小巷。
一走进,“福建第一街”的标示映入眼帘。
沿着前方直行,走约几分钟,在右手边看到红底黄字的“和平戏院”,顺着石阶走上去,正门的中间直立着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雕像,戏院全由木质构成。
走进内里,灯笼高高挂起,自下而上的台阶皆铺满艳丽的红。墙的正中央一幅古时画像,左右两旁挂得生、旦、净、末、丑的各类面具。
走走停停,在门额镌刻锴书“大夫第”的府第停留。抬头,苍劲有力的刻印在风雨飘摇中已失去了生机。而今青砖色泽变灰黑,外墙破败,青苔长满,可也未能掩盖旧日的辉煌,从布局,材质,雕艺仍见端倪。
气势磅礴的民居雕陈画栋,气派非凡。
保存下来的民居
走进古街,仿佛把我拉回那个久远的年代。
中间是青石板,左右两侧铺筑鹅卵石,有些路面全部都是以鹅卵石为主。一直走,看到的都是木头或是砖块彻成的古宅。屋檐顶端一个个写满福字样的灯笼有序地排列,如果不细看,真分不清哪是东家,哪又是西家。古宅相对紧凑的距离,仰望只看到一小片的天空,有种给人一线生机的感觉。
古巷幽幽
光滑的鹅卵石,可以想像经过雨中洗礼的路面应是何等的柔和。高高的墙体似乎与云顶为伴,古巷纵横交错,总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小巷在每隔100米的距离出现。
巷中有巷,道中有道,从这进去,说不准又可从那出来。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高墙窄巷,墙根的菁苔蔓延,它散发出的气息与城市混杂污浊截然不同,潮湿里自是带着一股清新。
着现化装的美女与古巷,有没有两种世界混搭的错觉?
置于小巷,发觉它不是一般的长,或宽或窄,有种一进古巷深似海,走出重.见光明的感觉。对于方向感不强的女生,保不准在迷宫似的幽深中迷了方向,如无同伴相陪,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喜欢看一块块青砖堆彻而成的高墙,从不同视角亦看到不一样的弧度,凸起的棱角,侧视的濛状,直面的不一,被阳光轻吻的某一地,亦是冒着金光。
看景如看人。以这个角度看某人,发觉没有比他更恶,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的截然不同。可是凡尘俗子如你我,对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既是又对事又对人。
小巷大约80厘米宽,只能容纳一人行走。两人共行,一方得侧身才可通过,因此,这个小巷有谦让巷的美称。传说,男子以谦让女子为先行,常促成一段美好姻缘,也有将它称为姻缘巷。
继续前行,小巷内摆放的颜色不一的小扇,有没有突发兴致学着古人手拿折扇摇曳轻摆?
沿街的游浆豆腐小店是古巷口口相传的老字号,据说不加石膏等添加剂,以老豆浆为酵母,是纯绿色食品。
店堂内的陈设从上至下,从里到内都是木头材质。
老店的豆腐确实好卖,框内的豆腐空空如也。
临近做着包糍。不大不小的包糍,外皮是糯米,里层添加笋干、肉等馅料,吃起来嫩滑有嚼劲。
我们还在古巷转悠,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云层拉下了厚重的帘布,古巷也被笼罩成深灰色,在傍晚的烟朦中,我们的探究也划上句号。
与天浑然一色的古镇
古巷错综交结,据说有300多幢古民宅,有各式的府第、大夫第以及各类衙门,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号的古建筑。
巷还未走完,许多的景也还未看够。
巷内景致双眼所及也只是眼前所见,还有许多未进眼帘的被错过。至今它的整体或残破,或毁坏,甚而消失,但它的文化底蕴、人文精髓在历史变迁中依旧闪烁着光彩。
如同人的年华,娇容易逝,底蕴在,纵是白发苍苍,也是亮眼无数。流年沉淀之下的古镇,只会更好,更迷人。毕竟,古文化、古建筑应脉脉相承。
阳光户外领队一路抓拍美景,辛苦自不在话下。由于时间关系,这次的行程结束。
愿美景长在,惟愿在心。
下一次与阳光户外共临其境,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