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冰岛,你就是摄影师,在冰岛,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冰岛遍地都是美景...像这样的话肯定很多人听说过不少,怀揣着对冰岛的向往,很多人不远万里赴冰岛。但是摄影总免不了要扛着很重的器材,真的很不方便。小编来告诉你其实在冰岛手机也能拍大片。
耐心耐心加耐心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来冰岛行摄,耐心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点,特别是当你面对阴晴不定的冰岛时。
我前往羽毛峡谷(Fjaðrárgljúfur)拍摄时,就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冰岛变幻莫测的天气让人根本无法相信天气预报,而我也从来不会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拍摄计划,那一次我同样十分任性,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你能想象的到吗?仅仅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就经历了晴空万里,乌云密布,瓢泼大雨和雨后天晴。不得不说,冰岛的天气可比我任性多了。抵达目的地之后,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太阳的光亮过于刺眼,亮部和暗部的对比太大,阴影太多……总之就是十分不适合拍摄,所以我只能先前往其他地点,第二天再来。
基础一:曝光控制冰岛 的天空非常梦幻,在拍照的时候总希望把天空云朵的形状也包含在画面中,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天空的亮度往往远远大于地面景观的亮度,在拍照时如何能平衡这样的反差呢?
最直观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手机拍照 App 中的「加减光」功能。
以 OnePlus 3T 的系统自带拍照 App 为例,拖动对焦圈外侧的小太阳图标,顺时针旋转加光,逆时针旋转减光:
另一个解决办法是「点测光」。
在手动拍照模式下,单击屏幕任意位置呼出对焦圈后,尝试拖动对焦圈,可将对焦点与测光点分离,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焦在主体物上,同时针对高光云朵的部分测光。如下所示:
基础二:用 RAW 格式拍照RAW 格式的优点是极大地方便了后期处理,例如,后期调节白平衡时不会使画质受损。开启方式如下:首先在拍摄模式列表中,选择「手动」模式,然后点击「设置」按钮,将「保存 RAW 格式照片」开关打开。
基础三:手动白平衡虽然使用了 RAW 格式拍照,让我们可以在后期时自由地调整白平衡,但仍然建议大家在前期拍摄时,尝试手动指定白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在拍摄时尽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后期风格。特别是对于 冰岛 这样的风光场景,个人认为非常适合冷色调的后期,所以前期拍摄时不妨直接调整为冷色调,随时寻找拍摄灵感。
在 冰岛 拍照片,很多人的一大痛点是,亲眼看风景时,能感受到极其开阔的视野,但拍成照片后却无法传递这种恢宏大气的感觉。所以以下三个锦囊,便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锦囊一:水平方向牵引视线,建立空间感实现
这套图片使用了16:5的图片比例进行裁剪,这么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构图,还原人们真实场景中的观看方式。
在 冰岛 这样视野开阔的自然景观中,视线可及范围内很少有遮挡物出现,与此同时,在水平方向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垂直方向的信息量,如下面的对比图所示:
未做裁剪的原尺寸图片,比例为 4 : 3
画面中的大部分信息均出现在水平方向的中心区域里,亲眼观看时,人的眼神将大多在地平线附近来回移动,而恰恰是视线的左右移动形成了视野的「开阔感」。
相比之下,不管是画面上方大面积的天空还是画面下方的雪地,都无法为视野的开阔感提供足够有效的帮助。
裁剪为 16 : 5
冰岛如上图所示,仅保留沿着地平线展开的中心区域,借由地平线的辅助,牵引着观众的视线在水平方向平移,从而模拟在真实场景中的视线移动,达到建立开阔感的效果。
在合适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忘掉「三分法构图」,构图本应是从观者的角度出发,如何用构图的技巧,引导观众的视线,而不是如何在拍摄时给自己省点时间。
借用摄影师爱德华·威斯顿一句话,「构图是最强烈的观看方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的纵深感,就是拍照时,从摄影师位置出发,沿着取景方向由近及远的这段距离。
在我们拍照的过程中,会将三维的立体空间压缩成为一张二维的平面照片,而这种纵深方向的信息缺失,将直接影响我们观看一张照片时,对其空间分布的判断。
对症下药的解决办法是,拍摄时利用纵向延伸的元素,重现场景的纵深感。
比如公路的延伸:
自然地形的延伸:
在前期拍摄时引入纵深感之后,后期处理时可以继续通过明暗调整,进一步突出纵深感的元素。
继续以上图为例,我们将纵深感元素——峡谷——区域调亮,周边的雪地调暗,达到了「纵深感重建距离」+「突出视觉中心」的双重效果。
在建立空间感与纵深感之后,我们接下来要重现的是风景的体积感。介于二维图片的局限,最有效重现体积感的方法,就是体积大小对比。
简单地说,找个远处的小人做参照物,突出景观的庞大体积。
比如这样:
以及这样:
以上三个锦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照片看起来跟实景一样大气!
后续这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延伸,尝试通过后期思路来寻找空间感的建立方式。
后期思路一:天空,强化侧方向的唯一光源实现难度
因为我们这次是全程 自驾 旅行,路过大部分景色的时间都在白天,所以拍摄的时间也以白天为主,非日出日落时间。而白天拍摄的一大问题就是,天空的颜色比较平均,整体比较平淡,所以在后期思路上,第一点就是强化太阳方向的唯一光源。
处理方法为,在电脑版 Lightroom 中,使用矩形渐变工具,将左侧的天空调暗,注意这里为了过渡自然,有意让矩形渐变的方向为倾斜45°。
后期思路二:地面,质感质感质感实现难度
冰岛 的黑沙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沙滩的材质的「细腻」与「性感」。
于是第二个后期思路也来了:在照片中重现地面的材质质感,突出砂石的颗粒感,让画面显示出高级感。沙滩部分的后期效果如下:
1. 沙滩调暗,但不是「死黑」,要在暗处保留细节,甚至要加强细节;
2. 沙滩不是全部调暗,而是表现出明暗过渡。
处理方法为,在电脑版 Lightroom 中,使用矩形渐变工具,将沙滩以明暗渐变的方式调暗,并在同一个矩形渐变区域中,提高「清晰度(Clarity)」,以强化细节,如下图所示:
后期思路三:云的影子,强化体积感实现难度
这个后期思路的目的是强化体积感。
前面我们说到过,可以通过拍摄远方的人物,以小见大,通过大小对比建立体积感。其实除了用人物对比之外,还有另一个很常见的参照物,就是「云」。
但这里我们并不是讲如何把云直接拍进画面,相反的,我们换一个思路:尝试通过后期的方法强化云的「影子」,使得观众看到「影子」时,自行「脑补」出画面之外云层的体积、方位。以大见大,从而实现空间感的重建。
效果如下:
在阳光的作用下,云朵会在山峰上投下阴影,观众通过阴影的面积,可以自然地想象出云朵的体积与距离,从而以云朵为参照物,重新构建出山峰的庞大体积。所以从后期思路上,我们就是需要强化云朵落在山峰上的光影效果,达到进一步强化空间感与体积感的目的。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在 Lightroom 中,加强对比度,突出云朵的阴影:
利用笔刷工具,对局部阴影(特别是右上侧山峰表面的云朵阴影)做进一步的调暗:
利用矩形渐变工具,将左上方的云朵部分调暗,使画面上方的云朵,与山峰表面的明亮区域进一步区分开来:
这三个后期思路可以在一张照片中同时使用,另外,后期思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前期的拍摄思路, 比如 理解了「后期思路三」,那自然可以在前期拍摄时有意识的去捕捉云层的影子,以便在后期中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